新三板日前已被證監會確認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中,結合國務院清理整頓地方各類交易所的內容,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需在構建好服務中小企業的全國性場外市場的基礎上,建立全國統籌下的分層次市場,推動我國資源配置、對外議價能力切實提升。
場外市場不會對場內形成沖擊
場外市場是資本市場體系的基礎層次,在這一市場層次上,掛牌公司將在主辦券商督導下規范公司治理和公開披露信息,并會在股份轉讓中發現股本價格,這對于培育更加成熟的上市公司和規范場內市場價格形成將具有積極意義。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場外市場與場內市場具有不同的運行特點和定位,場外市場不會對場內形成沖擊。具體來說:
一是場外市場不是以融資為主要目的的市場,市場擴容效應很低。中關村試點6年來,企業定向增資金額僅有17.1億元,且企業單次融資規模幾千萬元。
二是場外市場活躍度遠不及場內市場。由于場外市場掛牌公司沒有經過公開發行,股本集中度較高,交易涉及的資金量非常有限。從中關村公司股份轉讓試點情況看,2011年1月1日至今,成交金額只有7.32億元,平均換手率3.4%,而同時期場內市場換手率超過230%。
三是場外市場與場內市場投資者群體不盡相同。由于場外市場實行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并且采用議價轉讓方式,公司更希望與企業具有產業和市場關聯的產業資本和股權投資基金進入,中關村試點中,參與人主要為機構投資者,自然人主要是公司高管、核心技術人員和發起人股東。
從成熟市場的發展經驗來看,以美國為例,除成熟企業掛牌的紐交所、為新興創業企業提供融資平臺的納斯達克之外,還有為更微型企業服務的七層場外交易市場。龐大的場外市場猶如金字塔底端,源源不斷地為主板輸送優質企業。
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
正在積極籌建
據記者了解,今年證監會將在總結中關村公司股份轉讓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重點籌建統一監管下的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將資本市場服務范圍擴大到暫不具備公開發行上市條件的成長型和創新型中小企業。
對于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掛牌公司,其監管將納入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同時,在轉板機制上,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將通過交易所上市委員會批準其上市;但如果股權的分散度沒有達到上市要求,則需要在分散股權、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礎上按照IPO的程序公開發行。
考慮到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企業規模、成長階段和業態模式存在較大差別,我國場外市場建設將從市場需求出發,總體設計、分步實施,把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起來,逐漸實現分層構建。
注重企業,不重地區,是本次全國性場外市場構建的基本原則。具體來說,目前全國88家高新園區具有相對成熟的企業資源和制度環境準備,他們有擴容新三板的預期,從這些配套政策相對成熟的園區起步,有利于市場平穩發展。
地方性交易所將在
清理整頓的基礎上規范發展
目前全國各地在金融創新的旗幟下開設了不少交易所和交易中心,在國務院清理整頓地方各類交易所的相關文件出臺后,這些交易所均面臨被清理規范的命運。
根據全國性場外市場建設規劃,對于地方設立的交易所,由于批準的層級不是國務院,其掛牌的公司或產品也不能公眾化,這些市場需要在規范后,視情況發展。
“其他市場應根據場外市場發展的情況總體設計,可能會分層次構建?!币晃粌炔咳耸客嘎?。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各地新建的交易所具有高度的同質化,主要是在強調現貨交易的基礎上推出各地特色的品種,但地方各自為政的理念反而造成了市場的割裂和分散,成交清淡。
應該看到,地方交易所成立的初衷是服務實體經濟,但僅憑地方政府的力量難以建立全國性集中統一的市場,價格的公信力、監管的跨區域、資源的運輸力無疑不掣肘地方交易所的發展。
未來亟待對地方性交易所作出完整的頂層設計,在全國統籌規劃下,發揮各地優勢,建立區域性分層市場,在此基礎上,形成全國性價格體系,推動我國資源配置、對外議價能力的切實提升。